山東省乳山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積極探索管理新模式,圍繞“三降一升”工作目標,以節支挖潛、降本增效為抓手,以提高供水服務質量為目的,深入開展了挖潛降耗增效系列活動,全面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有效促進了全市水務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一是優化制水工藝,向節支降耗要效益。絮凝劑是水廠生產運行的重要藥劑之一,并且日常用量相對固定,也是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乳山水務集團第三水廠在長期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結合不同季節及不同水溫水質條件下對絮凝劑(聚合氯化鋁)用量的不同需求,總結積累了豐富的絮凝劑使用經驗。首先在絮凝藥劑的選擇上,水廠選用了溶解度更好的粉末狀藥劑,可最大化提升藥劑的溶解效率。在藥劑的投加環節,水廠對加藥泵進行了智能化升級改造,配合人工檢測與儀器在線檢測等方式,實時跟蹤原水水質變化情況,科學合理調整絮凝劑投加量,實現絮凝劑使用效率最大化,從而達到節支降耗的目標。
二是推進節能技改,向技術革新要效益。加快推進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建設,通過對第三水廠等符合標準化條件的廠房閑置屋頂和地面進行二次開發利用,針對性地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采取“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運行方式,直接接入凈水廠供電系統,進一步降低制水成本,項目建成后,每年可降低用電成本20萬元以上。降低設備電耗是節支降本的有效途徑,在水廠眾多設備中,輸水機泵是電能消耗較高的設備,也是節能降耗的主要突破口,為此集團公司將工作重點放在了節能技改上,按照節能降耗目標要求,對水廠及各加壓泵站水泵機組實際電流功率、不同供水時段壓力變化等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將三水廠能耗較高的160千瓦輸水泵組進行了更新改造,并利用高位水池的蓄水蓄能,結合不同時段用水量變化,合理調整水泵運行時長,實現每月節能15000千瓦時,每年節省用電支出10萬元以上。

三是理順工作機制,向精益管理要效益。水費抄收是供水企業生產運行的重要環節,也是影響管網漏損率的重要因素。為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自4月份以來,集團公司結合全市干部作風能力建設動員大會要求,針對水表查抄和水費收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深入開展供水服務領域專項排查整治行動。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對全市城市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分區分片進行地毯式排查,詳細查看在水費抄收方面是否存在估抄、漏抄、不抄、私改水表、用水性質不清等問題,并按問題類別建立臺賬,對查出的問題逐條分解,逐條整改,分析研判關鍵崗位、關鍵環節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化公為私等問題傾向。
此外,公司還充分發揮智慧水務技術優勢,開發啟用了自主抄表系統,通過數據遠程在線傳輸,逐步替代傳統的人工抄表、人工填寫卡片,人工錄入數據等一系列繁瑣工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簡化了工作流程。截至目前,已現場核對水表2500余塊,走訪用戶800余戶,梳理各類問題40余項。通過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切實找準了問題和短板,轉變了行業作風,提升了工作成效,也為下一步管網漏損率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乳山水務集團)


